最近真是煮咖哩煮上癮了,阿可是我以前明明是個不愛吃咖哩的人啊?
我的結論是很多東西自己親自煮了之後,就會喜歡吃~~~
就像人家說讓小朋友參與做菜,她會更享受吃飯的道理是一樣的...
如果要深究為什麼我小時候不愛吃咖哩,應該是以前吃咖哩都是料理包,我不愛...
料理包加熱後淋在飯上太鹹(當時還小不懂得可以少淋一點),先淋好便當拿去蒸,又非常難吃,
總之小時候我真的不知道咖哩哪裡好吃~~~
長大後,在英國我倒是挺愛用超市就可以買到的罐裝印度咖哩醬煮咖哩的,而且發現他們的咖哩還有分很多種,沾上〝囊〞(Naan) 真的好好吃!
煮咖哩的另一個動力,應該是發現麥芽挺喜歡吃咖哩的,
這小妞挺習慣學校的食物,總是說學校阿姨煮的很好吃...
然後最近還發現我家冰箱居然有三大盒咖哩塊!
部分為朋友送,只好快點來消滅它們了!
這個方法是傳統市場的牛肉攤老闆教我的:
1. 牛肉先用水川燙過
2. 水淹過肉,先放一塊咖哩塊進去燉
有時候,我是個很耐等的人,
到傳統市場買菜,有的婆婆媽媽都手腳好快好急,我總是在一旁等很久...(有時都擔心自己再等下去老闆應該要收攤了)
等也有一些好處,可以觀察別人都買什麼,怎麼買 (像我這種傳統市場的新手,很需要觀察呀!)
然後每次攤位剩我一個人了,老闆就會多跟妳聊天,哈!(比如說分享這個撇步給我)
如果大家跟我一樣是煮咖哩牛的話,還挺建議用牛肋條來煮的,老闆說切大塊一點,煮完會縮,
今天的咖哩牛是用全聯的澳洲穀飼牛,大約150元的量。
關鍵在於先用一點咖哩塊去燉,肉攤老闆說,有人怕牛味,先用咖哩去燉過,牛肉會很入味唷!
我是水滾後轉爐心火,燉一小時...
(為什麼會煮咖哩煮上癮呢?因為煮咖哩時,整個家超香的呀!)
3. 把紅蘿蔔丁、馬鈴薯丁、洋蔥丁用點油稍微炒一下
小撇步是切小丁!以往我都還要把紅蘿蔔塊、馬鈴薯塊用電鍋蒸過,好麻煩!
而且實際煮起來還是不入味好吃~~~
最近我發現切成小丁,不僅很容易入味,這些小丁一抿就在嘴裡化掉,會讓人忍不住多吃一些蔬菜呢!
而且這樣煮出來,完全看不到洋蔥,無形中就可以吃到好多營養噢!
這裡我用半顆洋蔥,我的馬鈴薯是從冷凍庫拿出來的,大家馬鈴薯吃不完,這樣保存也很方便噢!
4. 把剛剛3.炒好的丁丁們,放入剛剛的牛肉咖哩鍋中,再放一塊咖哩塊,加一點水淹過所有料,煮滾後一樣轉爐心火再燉40-60分鐘即可!
我個人習慣再燉一小時,但這次咖哩塊放入後,最好攪拌到溶化,
因為此時咖哩已經比較濃稠,沒有攪拌開來或是煮較久鍋底會有一點燒焦唷!
我通常會放一塊辣一塊不辣的咖哩塊,日本的咖哩塊其實辣也不是很辣,這樣的辣度麥芽還能接受,很溫和...
咖哩燉好兩小時的樣子!
建議大家中午燉、晚上吃,或是隔天吃,風味會更好!
因為放涼後,材料會因為熱漲冷縮的原理而更入味唷!
放涼後,裝入保鮮盒,放入冰箱隔天食用~~~
這樣煮起來差不多是我們家一餐半的量,放涼後顏色會更深,感覺好像又凝固成咖哩塊了...
這次去日本,還很無聊地買了一些做飯糰的工具...哈!
給麥芽三小坨飯,淋上咖哩醬汁,炒一些筊白筍,就可以上桌啦!
別懷疑,麥芽吃光光!
大人的餐點~~~
牛肉超級軟嫩的,忍不住就吃了好大一盤飯 真的很入味好吃呢!
(蕭告哥最近說他要戒牛肉了,接下來我要準備上咖哩雞和豬囉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