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說不喜歡商業化的推薦文、不商業化自己的部落格嗎?
但這好物,不推薦給自己的親朋好友,好像對不起自己的良心!
其實是自己的國中同學,在做紐西蘭進口酪梨油,
不需要邀稿,我立馬上網用原價訂了分送婆婆大嫂,等毀還要來多訂一些送給自己的媽媽和同事!
酪梨的好,不用爬文看分享、不用人家推薦我都知道!
懷孕的時候,有機會到果汁吧我就會點酪梨牛奶,有空也會在家自己打來喝!
因為外面果汁吧的酪梨都放好少,幾片而已 (感覺只有四分之一顆),而且酪梨會發黑,在外面吃常感覺灰灰黑黑不可口,
自己打酪梨牛奶,不僅乾淨衛生,整顆丟下去,加一顆統一布丁(都不用加糖耶!),超簡單超好喝卻又營養滿分!
以前在英國,我更是常常作酪梨沙拉,熟成的酪梨,攪拌過後油脂會像奶油一樣融化,
難怪酪梨又稱為〝窮人的奶油〞!
咦?!好像有點離題了,不是要介紹這個酪梨油嗎?
話說,婆婆是護理人員,一向非常重視健康、食品安全等等...
在婆婆家,可以看到好多種油同時存在:橄欖油、茶油、葡萄籽油、葵花油、麻油等等等等...
煎煮炒炸,所需油溫不同,都要用不同的油!!!
雖說在英國我也常用橄欖油、葡萄籽油,當時也就知道橄欖油發煙點較低,適合做涼伴但不適合拿來炸。
但觀察周遭,只有婆婆執行得最徹底!
婆婆甚至曾拿一本在介紹各種食用油的書給我看!
一開始買酪梨油,只是想說給朋友捧個場,
而且前陣子油品安全亮紅燈,家裡吃東西都盡量品牌多變化,
不要吃單一東西、單一品牌來分散風險 (怎麼好像很慘很消極?!)
想說買個酪梨油來替換一下也不錯!(我想像中的酪梨油應該跟橄欖油差不多吧!)
沒想到上網查了一下,酪梨油的發煙點居然有275度C 210度C (橄欖油只有160度C)!
居然還超越了我心目中的油王:苦茶油的252度C呢!這樣煎煮炒炸,有它就不怕了!
【2015/9/9補】
2015年,FP的酪梨油報告是210度C唷!
這款First Press的紐西蘭酪梨油,是從紐西蘭原裝進口,不是台灣加工分裝的噢!
ㄧ瓶250c.c,就含有20顆酪梨!
酪梨豐富的維他命E,對皮膚很好,
了解這些之後,感覺都不怕任何一丁點油膩了...哈哈!
倒出來的顏色有看得見的營養~~~
其實我用油很省,ㄧ個禮拜約下廚三四次 (不包含給麥芽做副食品),
這罐油我猜說不定夠我用一年了...(因為我也幾乎不炸東西)
也就是因為我覺得現在人多用不沾鍋、又有少油的觀念,投資一瓶好油是很值得的!
我常燙或燉東西,所以用到油的機會通常都是少少煎個東西、或是炒菜...
下點油,把蒜頭炒香...
蒜頭會被營養的酪梨油包覆,變得金黃帶點綠綠的...
這天炒了高麗菜...
同場加映這個最近發現的超市冷凍鯖魚,沒想到蕭告哥很愛!
美福一包是一片,80元,後來在家樂福也有看到,但是是整尾切開,105 or 110吧?!
兩款都好吃!味道也幾乎一樣,
但美福的這個份量我們兩個人吃比較剛好,家樂福的我們可吃兩餐...
因為是薄鹽,只需要下鍋煎一下就好了,而且冷凍好方便,每次去美福買菜,就可以帶兩片回家丟冷凍,
路途中,還可以當冰塊給其他食物保鮮...哈!(快來稱讚我是個聰明主婦!)
蕭告哥那天,居然在我離開餐桌後,一個人默默繼續嗑魚,這真是從來不曾發生的!
他一向是個懶惰不愛挑魚刺的男人ㄚ!
但這鯖魚真的隨便煎一下,肉質很細很好吃!現在都變成我冰箱的常備菜了...而且鯖魚也是很營養的吶!
廢話不多說,要來煎魚了!(其實油可以再少一點,這天失手了)
酪梨油炒菜煎魚,因為發煙點高,所以較不易起油煙!
煎完魚後,我直接用鍋裡的油,繼續炒地瓜葉,
以前我其實很怕吃炒青菜沾到下面的湯汁,因為我總是覺得那是油!
後來自己煮菜後,才知道那大部分是水啦!哈!
但用了這款酪梨油,我就更放心了,因為就算把油吃下肚,還是很營養健康~~~
今日餐桌,有婆婆親手包的肉粽,簡單煎個魚和炒個地瓜葉,
我會把胡椒鹽灑在魚旁邊,其實薄鹽原味就很好吃!
紐西蘭 FP 酪梨油的哪裡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