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禮拜一直想寫這篇好久了,現在才終於有時間好好來〝秋後算帳〞(是這樣用嗎?)!
9月底左右看完〝第一次有人這樣教我理財:從今天開始,我不再缺錢〞這本書之後,10月我馬上用了書中的方法記帳...
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好用的記帳軟體了,我上半年用了AndroMoney一陣子,但總覺得記一記也不知道要怎麼分析要幹嘛...
偶爾會覺得這些軟體不符合自己的某些特定需求,或者是事後自己想要隨意分析不是很方便...
用Excel又不是常常可以坐在電腦前,用手寫事後也是很難分析呀!(哪來那麼多藉口!)
書中建議忙碌的人帳不用每天記,只要買東西記得拿發票/收據,回家丟到分類盒裡一個月算一次就好了,
看完真的覺得記帳原來也可以很輕鬆!
九月底的周末我還特地跑去書局想要自製分類盒呢!結果忙到最後還是把一整個月的收據一次堆放,今天才做分類...
有了好幾次斷斷續續的記帳經驗,這次我很明確地知道自己記帳的目的:看一下每個月花在各個項目的比例是多少...
所以我知道我可以只要記帳一個月,也因為清楚自己的目的,有些錢如果是一次繳半年期,那我就要攤成一個月的費用,
而不會有忙碌記了一堆明細,最後完全看不出個所以然的窘況...
有發票的直接把發票留下,像買早餐、菜市場等等沒有收據的,自己回到家或到公司,隨手用便條紙記一下,當成收據留著。
↑ 稍微把我的所有花費分成五堆,然後就可以拿出計算機當起小小會計囉!
吃 20% (含大部分時間我和蕭告哥的早餐、買菜等等)
車資 5%
麥芽 15% (含麥芽學費、書、玩具、玩樂等等)
喜慶紅包 6% (本月紅包金額有相對比較多一咪咪)
捐贈 2%
(剩下的比例就是我存下的金額)
月初我其實是想要用〝食衣住行育樂〞分類,但剛剛看了我的收據,這個月的五大項還蠻明顯的...
育樂應該就是含在吃和麥芽裡,現在我們的樂除了吃就是帶她去玩了,哈!
也許一個月並不能代表一整年花費的比例,但我覺得已經是一個很棒的開始,也給了我足夠的資訊。
前幾天看到學姐分享的一篇文章:為什麼這個社會人人都在「假裝富有」?,覺得很有同感...
觀察身邊的幾個例子曾經讓我很困惑:看似有錢的人其實很窮,看似很窮的人其實很有錢;看似節儉的人怎麼好像也不節儉,看似會花錢的人也有可能是花在刀口上...
有些朋友愛用好東西,但卻沒有存款還有貸款...
有些朋友明明不缺錢,卻對錢斤斤計較,已經到了小氣的程度,但有時又發現他遇到大打折就買一大堆,常常讓我覺得:這樣有省到嗎?
我很喜歡學姐的回答:每個人都可以決定錢怎麼花,自己覺得有意義就好,但前提也要一邊為未來做規劃...
我今天給自己的結語是:可以自己決定錢怎麼花,凡事〝不要造成浪費就好〞...
與大家共勉之!